中医古典医籍《素问·痹论》中有骨痹、筋痹、脉痹、皮痹等分类,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。
清代《医宗金鉴》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,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、气虚、血虚以及兼风、兼痰等证候。
现代中医临床总结古人经验,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,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。人过中年阳气虚弱,正气渐损,肝肾不足,气血虚弱,营卫失调,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,遇有风湿寒邪外侵,易使气血凝滞,阳气不布,脉络不通故发本病。
根据肩周炎的症状特点和发病机制的不同,可归纳为风痹、湿痹、寒痹、热痹、瘀血痹几种基本证型,各证型间是相互联系的,可单独出现,亦可合并出现。
根据临床表现为主辨证分型:
(1)风寒型:本型多由汗出当风,贪凉着寒,久受风寒所致。表现为肩部疼痛,疼痛牵扯肩胛、背部、上臂、颈项,并有拘急感,天冷或受凉加重,得热减轻,肩部活动受限,压痛明显。
(2)气滞血瘀型:本型多由情志不遂,气机阻滞,或外伤、劳损,致使肩部气滞血瘀,经脉阻滞所致。表现为肩部疼痛,呈胀痛或刺痛,痛势剧烈,入夜更甚,甚至夜间难眠,痛处不移,活动受限或疼痛拒按,多牵扯上肢、颈项部,情志刺激加重。
(3)气血虚弱型:本型多因素体气血虚弱,或劳累过度,耗伤气血,或由于失血过多等,致使气血不足,筋脉失养所致。表现为肩部疼痛,痛势不重,隐隐作痛,劳累后加重,休息后减轻,病侧上肢麻木,身倦乏力,面色觥白,头晕心悸。
(4)痰湿型:本型多因素体湿盛或湿邪入侵,聚湿成痰,留滞肩部所致。表现为肩痛绵绵难愈,筋肉疼痛,有沉重感,痛处拒按,活动受限,阴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,得热稍舒。
(5)肾虚型;本型多因肾气虚弱,精血亏损,不能濡养筋脉所致。表现为肩部酸痛隐痛,举动无力,劳累加重,休息减轻,头晕目眩,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或面色觥白,手足不温。
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优势
1、中医治疗肩周炎标本兼顾,补气血,化淤滞,通经络,祛风湿,止疼痛。
2、肩周炎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无任何不良反应,有舒筋活血、滑利关节效果,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。
3、中医治疗通过调节全身状态,达到整体治疗的目的。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,不仅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、中成药,也可采用针灸、按摩、敷贴、运动等治疗手段或诸多方法配合应用,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,提高临床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