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盐城市智库专家于海根先生再度到访吴氏膏药文化馆,深入考察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,
与馆方及传承人围绕技艺保护、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,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。

吴氏膏药起源于苏北里下河地区,传承自清代"外治之宗"吴师机,距今已有160余年历史,
2016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在文化馆内,于海根先生细致了解膏药精选血竭、
三七等道地药材,经浸泡、提炼、炼油、下丹等传统工艺熬制的完整流程,对其"行滞去瘀、
舒筋活血"的传统功效及"简、便、验、廉"的特点予以高度认可,尤其肯定了传承人吴登清坚守"医德准则"、
服务患者30余万人次的医者担当。

结合盐城非遗保护工作经验与行业发展趋势,于海根先生提出三点建言。一、在技艺传承方面,
他建议建立"经验+标准"的传承体系,将老艺人对"火候""老嫩"的把控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规范,
同时通过开设培训班、编纂传承教材等方式破解人才断层难题。
二、在产品创新上,可借鉴行业转型经验,在坚守古法配方精髓的基础上,
研发更符合现代使用习惯的新剂型,兼顾传统疗效与便捷性、安全性
。三、在文化传播层面,应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,利用数字化手段展示制作技艺,
并联动文旅资源讲好非遗故事,让古老技艺更好融入现代生活。
"吴氏膏药既是中医药智慧的载体,也是盐城文化的名片。"于海根先生强调,
非遗传承需坚持"守正"与"创新"并重,既要守护传统工艺核心,又要主动对接时代需求。
传承人吴登清、吴一峰、吴益鹏等纷纷表示,将吸纳专家建议,推动吴氏膏药在标准化生产、
年轻化传播等方面实现新突破,让这一非遗瑰宝焕发更强生命力。
